撰文:Glendon,Techub News
项目发行方在构建交易所流动性时,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难题:如何将代币有效触达真实用户。曾经,加密货币的「首次代币发行」(ICO)风靡一时,但 2018 年因诈骗事件频发而遭到监管重创,自此以后,大部分散户想要参与首次代币发行的门槛被显著拉高。对此,Coinbase 正在破局,其已将战略目光投向更为广泛的散户投资者群体。
就在昨晚,Coinbase 正式推出端到端代币销售平台,旨在为项目提供更透明、可持续的代币分发机制,同时为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零售用户开辟一条合规的投资通道。尤其对于美国散户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久违的盛宴。
实际上,这一布局早有端倪。10 月 21 日,Coinbase 在宣布斥资约 3.75 亿美元收购加密投资平台 Echo 时,便表示计划整合 Echo 的 Sonar 平台,以帮助早期加密项目通过自托管的公开代币销售实现融资。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代币发行平台」并非新兴赛道。此前,币安、Bybit、OKX 等一众主流交易所已相继推出 Binance Launchpad、Bybit IDO 等发行平台。随着美国监管政策日趋成熟与开放,市场也早已预期 Launchpad 领域将迎来一场激烈竞争。而 Coinbase 最新的布局,在加速这一领域的竞争白热化进程之余,又能为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Coinbase 代币销售平台核心机制
相较于其他 Launchpad 平台,Coinbase 代币销售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树一帜的分配机制。不同于市场上多数平台惯用的「先到先得」销售模式,Coinbase 的机制选择将多数人的利益置于首位,而非少数人的特权。
具体而言,Coinbase 的代币销售周期会持续一段时间(例如一周),用户可在这一窗口期内的任何时间提交代币申购请求。待窗口期关闭后,Coinbase 的算法将依据既定规则确定最终的代币分配方案。
Coinbase 强调,在代币销售额度分配上,将会遵循「小额优先」的原则,即优先满足小额买家的需求,随后逐步处理金额较大的申购请求,同时通过算法限制资产过度集中于大额买家手中,直至代币供应全部耗尽。
除此以外,「零费用参与」也是该平台的一大显著优势。无论是参与代币销售,还是申请代币上架,用户和项目方都无需承担任何额外费用。Coinbase 仅向代币发行方收取一定比例的 USDC 销售佣金,且该佣金严格限定在代币销售环节本身。对于用户而言,参与代币销售只需持有 USDC 即可,全程无需支付任何手续费,从而打破了多数代币发行活动中用户因参与活动,而被迫购入交易所平台币的束缚。
倘若 Coinbase 能够顺利实现其分配机制,无疑将大幅降低散户投资者的投资门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
在此基础上,Coinbase 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控方面也有着周全的考量。除了严格要求发行方向用户全面披露关键信息以外(如项目详细资料、代币经济模型以及团队背景等),Coinbase 还规定,代币发行方及其关联方在 Coinbase 公开发售后的六个月内,不得在场外交易(OTC)或二级市场出售任何代币。而且,任何出售行为均需获得 Coinbase 批准并公开披露,同时必须设置锁定期,代币只能在六个月期满后解锁,以维持项目的稳定运行。
同时,Coinbase 还制定了对用户行为的制约措施。若用户在代币上线后不久(30 天内)就选择出售代币,那么他在后续代币销售中获得的分配份额可能会因此减少。Coinbase 计划通过这一限制来保障项目真正支持用户的参与,引导用户进行长期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代币上市后大量抛售的行为,为项目提供一个更稳定的发展空间。
Coinbase 的另一大显著优势在于其「合规」属性。与币安、Bybit 等主流交易所 Launchpad 平台大多建立在海外不同,Coinbase 正在美国本土构建一个合规的代币销售平台,甚至有可能成为首个受监管的全球代币发布平台生态系统,成为加密项目「启动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加密 KOL「Based Elnen」曾在 Coinbase 收购 Echo 事件中指出,「Base 相当于部署层,Echo 相当于发行引擎,Coinbase 则是流动性和分销平台,这将是一个完整的全栈式产品发布生态系统。」当前随着 Coinbase 代币销售平台的推出,这一论点似乎得到了更有力的印证,其仿佛是 Coinbase 生态拼图中的最后一块,让 Coinbase 整个战略蓝图都更加清晰完整。
正因如此,Coinbase 的最新布局可能会产生一种「鲶鱼效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平台的竞争意识和合规意识,促使它们更加注重合规建设和长期发展。这种效应有望引导整个行业进入一个更具结构化的时代,推动这一领域从以往「投机炒作」的局面向更加稳健有序的「合规建设」方向迈进。
Coinbase 首秀项目「Monad」:潜力无限的新星
Coinbase 为何选择 Monad 作为其代币销售平台的首发项目?
Monad 是一个旨在解决以太坊性能瓶颈的高性能 Layer-1 公链。其采用并行计算和 MonadBFT 共识算法,计划达成每秒 10000 笔交易(TPS)和亚秒级最终确认,以实现远超以太坊和 Solana 现有性能的目标。同时,在字节码级别完全兼容 EVM(以太坊虚拟机),实现无需代码修改即可直接运行以太坊合约。其原生代币为 MON,用于支付 Gas 费用、通过质押来保障链的安全,并促进验证者、开发者和用户共同推动协议的发展。
Coinbase 选择 Monad,应该是基于多方面的深度考量。从技术层面来看,Monad 的并行 EVM 技术可以解决以太坊的可扩展性问题,其高性能和兼容性设计也符合 Coinbase 对「可持续、透明」代币分发平台的定位。
从资本投资和生态层面来看,Monad 已累计获得 2.44 亿美元的巨额融资,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如 Paradigm、Jump Trading、Dragonfly 等纷纷看好并投资,属于是一级市场中的潜力明星项目;尽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Monad 的生态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流动性协议 Elixir、跨链桥 Wormhole 等知名项目部署,并且还不少新兴项目在其生态中构建,例如 DeFi 交易平台 Monday Trade、完全链上订单簿 DEX Kuru 和社交媒体博彩平台 Kizzy 等。这种资本和生态背书也增强了其长期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Monad 主网及其代币 MON 将于 11 月 24 日上线。今日,Monad 也公布了代币经济学,MON 代币供应量为 1000 亿枚,其中 7.5% 的代币将以 25 亿美元的全稀释估值(FDV)进行出售,并有 3% 的代币通过空投分配。剩余生态发展占比 38.5%;团队占比 27.0%;投资者占比 19.7%;Category Labs 金库占比 4.0%。
Monad 代币公售时间定于 11 月 17 日 22:00 至 11 月 23 日 10:00。在此次公售中,最多将发售 75 亿枚 MON,单价设定为 0.025 美元/枚。参与门槛为最低申购为 100 美元,最高申购达到 10 万美元。
尽管当前市场波动剧烈,但凭借 Monad 本身自带的市场关注度和作为 Coinbase 代币销售平台首秀项目的热度,MON 在初期市场上的流动性有望显著超越同类项目。基于此,其代币价格可能会有一个值得期待的上行空间。
当然,从中长期视角审视,Monad 目前仍处于生态发展的早期阶段。尽管前景光明,但未来的表现仍需密切关注其主网上线后的生态建设实际情况。
截至撰稿时,Polymarket 的数据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市场预期。数据显示,市场押注 Monad 代币上线一天后 FDV 超 40 亿美元的概率达到 57%,超 30 亿美元的概率为 88%,超 20 亿美元的概率为 96%。目前该预测市场的成交额接近 276 万美元。
总结
Coinbase 代币销售平台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代币发行生态从投机炒作向规范化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其通过算法分配机制确保散户公平参与,这种模式不仅为合规用户和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参与渠道,更通过减少灰色操作路径、重建一级市场信任,为优质项目打开了一扇进入主流市场的「正门」,以致于社区有不少声音认为,Coinbase 此举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ICO 时代」。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Coinbase 这项创新举措并非「行业救世主」。当下,代币发行市场已然高度饱和,犹如一片竞争激烈的红海。Coinbase 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筛选出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资产,而非单纯依赖发行机制吸引流量。并且,行业内质疑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许多投资者认为大多数代币发行更像是「拉高出货」的骗局,这些项目往往缺乏实质性的产品支撑,用户增长停滞不前,唯一的目的似乎就是让内部人士在高位套现离场,而散户投资者最终将承受损失。
因此,这一代币发行平台能否成为连接合规用户与优质项目的一道桥梁,仍需时间验证。
但无论如何,Coinbase 的探索为加密项目融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公平与合规的框架下,行业或许能走向更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如果这次探索能够取得成功,Coinbase 将开创一个新的先例:真正面向散户开放,让融资不再仅仅是风投机构退出时获取流动性的工具。